健康汽车是噱头?自动辅助没人用?行业大咖带来精彩解答

2020-09-03 15:14:05  阅读:-  来源:

2020年伊始,新冠疫情的蔓延,消费者对健康的关注到了空前的高度。

N95级别的空气过滤、车内高温消毒、防病毒级健康座舱、中药汽车……车企为车内健康防护持续加“码”,但是消费者却无从判断这些功能是否真的有效?

当疫情进入尾声,健康汽车的需求似乎不再迫切,也因此更显得像一种偶然性的产品。相信不少消费者也为此疑惑:真正的健康汽车该是什么样的?健康汽车到底是营销噱头,还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热度能与健康汽车一较高下的还有智能汽车,自动泊车、防撞预警等自动辅助功能的配置率正逐步提升,但是真正愿意去使用的用户却寥寥无几,这背后又有什么隐情?

如此多的疑问困惑着消费者,中国汽研特邀行业大咖来答疑解惑,一起聊聊健康汽车和智能汽车。

特邀嘉宾

新华社高级记者&《一锤定音》公众号创始人,张毅 老师

资深媒体汽车测试专家, 蓝河 老师

《中国消费者报》主任,施乾元 老师

《中国汽车报》首席评论员,秦淑文 老师

议题一:后疫情时代健康汽车的定义

秦淑文:健康汽车并没有一个很明确的定义,健康汽车需要从驾乘人员的角度来考虑,而这个维度是十分丰富的,可能会涉及到人的耳朵、眼睛等很多身体部位,而这次新冠疫情更多的是带来了人们对杀菌和车内空气的关注,但是不能局限于此。同时,能否使得某一部位保持健康,也需要相应的标准予以约束。总之,凡是跟我们身体有关的,都是牵扯到我们健康的问题,都是应该涉猎的领域,都可以建立一套相关的标准体系。

蓝河:谈到标准,我认为它来源于两个维度,其一是群众的呼声, 例如车内异味过大,以致于导致驾乘人员头疼,这时候就需要一个标准,至少异味不会让人生理上难受。其二是引领,当消费者并没有意识到问题时,专业人员意识到了,应该设定相关的标准以此作为保障。以健康指数为例,其中包含电磁辐射的测评,这是消费者不能直观感受到的,但是健康指数做了相关的测评工作,这就是引领。说回健康,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环境,人们对健康的认知也是不同的。以前,或许不生病就是健康,现在则要保持身体各项指标处于正常状态。因此,汽车的健康不能太超前,要符合时代的背景。毕竟,作为交通工具,汽车没必要像无菌手术室一样,考虑和市场的匹配性。

施乾元:2014年的时候,环保中心做过一次车内空气测量,做完测量我们做了相应的调查,中国消费者确实像秦老师所说的,对气味的反应非常强烈。消费者需要一台健康的汽车,他或许认为一台车异味大,这就是不健康,但是他就忽略了有的危害并没有气味。这主要是因为消费者缺乏科学的认知,这就需要专业人士利用科学的标准来定义。所以我觉得,从健康指数这一点来说,更多的是给大家普及一些相应的知识,给大家科学引导,这是非常重要的。

议题总结:人的健康涉及到各个方面,要让汽车保证人百分百的健康,这并不现实。即便是这样的健康汽车能够被制造出来,其成本也过于高昂,不符合当前的市场环境,更让绝大多数消费者难以承受。因此,健康汽车首先应该满足消费者的直接需求;其次,行业专家从科学的角度出发,领先于消费者的认识,为他们解决一些尚未认知到的汽车健康问题。

议题二:健康汽车是趋势还是噱头?

张毅:其实,在我看来,健康汽车的推出就像是临时抱佛脚,因为突然出现了“病毒“这道考题,所以急急忙忙推出了健康汽车来应考,但是从长远的角度来说,这种临时的策略就算防得了新冠病毒,防得了所有病毒吗?

大家比较迫切的是什么,就是汽车异味,还有PM2.5雾霾,这是常态的,很多大城市一到秋冬季,一到有雾的时候雾霾很严重。如果空气净化系统很高效,对健康肯定是有好处的,对消费者来说是常态化的东西,而不像病毒过一阵可能就消失了。

施乾元:是否是趋势,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由消费者自己决定的。中国的消费时间其实很短的,前后也许就30年左右。最初,购买商品更多的是为了满足生存需求,是自然而然产生的需求,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需求也在进步。汽车的配置提升都是随着我们消费者逐渐升级带来的,它也是一种消费者的需求,所以通过这样一个趋势观察的话,会发现其实健康也是,它是在我们所有的消费一步一步升级以后到今天,我们有了一个更高,对自己更高品质的需求,它是自然而然产生的东西。

如果从学术的角度讲,像今年因为疫情有了一些所谓的健康汽车,出现了给汽车戴口罩这样的宣传,这确实是噱头,但是也可以说正是这些噱头,在让企业朝一个理性的方向发展。因为噱头过后,红利结束,可能就会有一个理智的思考,到底能不能打造一个所谓的健康汽车,所以我觉得这是个好事,即便是噱头,未来也会转化成趋势。

议题总结:健康汽车是噱头还是趋势,最主要的还在于它是否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在智能手机出现以前,人们或许并未想到手机还有通讯以外的作用,而智能手机超乎想象的强工具性却使其在短时间内得到了消费者认可。同样的,汽车的健康化发展,也是汽车工具属性的升级,随着消费水平的提升,这种工具升级的趋势是必然的。但是,这种升级不应该是一厢情愿的,也不应该是一种炫技,而是真正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而产生的。

议题三:汽车指数体系对行业意味着什么?

秦淑文:指数其实就等同于一个标准,而标准应该对行业起到引领作用。譬如,在IIHS之前,并没有25%偏置碰撞这项测试,但是因为这项测试的出现,倒逼车企对车型的安全性进行升级,以此提升车型在该项测试中的成绩。如果这些评价标准体系出来之后,不仅高于国标,在关键指标上,还是领先的,人家自然会选择我,不会选择你,因为我评的比较全,而且因为国标还是最低的。消费者的选择,又会影响汽车供应商,因为生产是根据消费走的,这就实现了标准对行业的引领作用。

施乾元:标准设立的初衷在于引导一种趋势,健康指数是为了倡导汽车健康的趋势,安全指数是为了倡导汽车安全的趋势。但是,行业专家所设立的标准,并非一个最高分,反而是一个最低分。这是一条及格线,是产品应该达到的要求。更简单的说,标准对于行业来说,要求的是产品基础的质量,而更高的要求则是产品的品质。如果标准制定得过高,仅有少部分产品能够满足,这也是本末倒置了。

议题总结:不管对企业来说,还是对消费者来说,指数体系的意义在于促进汽车产品的提升,让车企生产更好的汽车,让消费者买到更好的汽车。指数体系就好比是一把标尺,而标准就像是标尺上的刻度。因此,指数体系既需要考虑行业的实际情况,也要考虑消费者的应用场景。如果更适合以米为单位进行度量的部位,却偏偏要用毫米来考量误差,就失去了标准存在的意义。

议题四:汽车智能应用使用率低,用户是不知道,还是不会用或不敢用?

蓝河:我认为技术成熟度是一方面,这其中有一部分也在于用户的使用习惯。人的惯性是极强的,有时候倒车也许习惯了看镜子,看倒车雷达也许反而不习惯,倒不进去,智能化应用也是同样的。新功能虽然已经出现,但这也需要用户培养使用习惯,而这个过程是需要时间的。

张毅:智能化功能的出现其实是为了给使用者提供便利性。如果我自己明明可以一次性直接倒库停车,为什么要画蛇添足地等着汽车自己反反复复地倒车呢,而且它还有可能失败。至少在目前来说,打苍蝇明明可以用苍蝇拍,就没必要用大炮了。

施乾元:智能化功能是否能够顺利完成任务,也不能仅仅依靠车企的研发,智能化的功能往往涉及到互联网通讯,因此网络本身以及其他的客观因素也会影响智能功能的发挥。准确来说,目前的使用环境尚不具备足够的条件,以支撑智能化功能的应用。

议题总结:汽车的智能化功能,并非是车企搭载了就可以完美实现的。当然,它的前提是智能化功能已经具备了一定成熟度。在此基础上,还要逐步培养消费者的使用习惯,提升功能的便利性以及保障功能的应用场景,只有满足这些条件,汽车智能应用的使用才会提高。

通过技咖会沙龙的形式,中国汽研邀请行业大咖对消费者所关心的问题进行了精彩解读。未来,中国汽研将继续邀请行业大咖以及专家,探讨行业热点问题,碰撞出别样的思想火花。